查看原文
其他

《百家姓》第13集(附文字档)


《百家姓》

第13集
黄圣松教授主讲


今天的话我们就延续昨天的进度。我们看到第三十七个姓氏。这个姓氏我要考一考大家怎么读了。虽然说我在讲义上面标了一个读音。一般我们大概会觉得它就念ㄅㄛˊ,松柏常青的柏,应该没什么问题。但是读作姓氏的时候,却有另外一个读音,所以变成是ㄅㄛˊ,有人主张这么读。还有人主张,另外一个读音应该要读作ㄅㄞˇ,一百两百的百,念三声。然后也有人把它读成ㄅㄞˊ,白色的白,就是有边读边,这个右边那个偏旁。好了,问题来了,那到底是哪个读音是正确的?是ㄅㄛˊ,ㄅㄞˇ还是ㄅㄞˊ,好像他们自己姓这个姓氏的人,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,他们就习惯固定念哪一个读音了。所以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虽然说字典上面,有些版本主张念姓氏要读ㄅㄞˇ,有人主张念ㄅㄛˊ,但是还是有不同的意见。所以还是要回归到先前我一直跟大家提到的一个观念,就是名从主人。你就多一句问他说,请问先生小姐,您这个姓怎么读?他念ㄅㄛˊ,那我们就称他柏先生柏小姐,他念ㄅㄞˇ,我们就称他柏先生柏小姐,也就尊重他的读音。我想这个是大概比较圆满的一种做法。

这个字的话,我们会想到在香港有一位女艺人,如果大家对演艺界应该还有点熟悉的话,有一位叫张柏芝。有印象吗?张柏芝,张柏芝的柏就是这个柏。他们香港的发音好像会把它读成张百芝,也是把它读成三声的那个读音,甚至于就把张柏芝的这个柏,右边那个白色的白写成一百两百的百,所以就把它读成ㄅㄞˇ这个读音,好像也有这样的读法。所以这个也是蛮有趣的一个破音的现象。

柏这个姓氏,其实在中国大陆、在台湾都不算多见,所以都没有列入到前百大的姓氏。但是它的来源非常古老,在古代有一位古帝王叫做柏皇氏,所以他的子孙就以柏为姓氏。也据说舜帝的时候有大费。这个费我要跟大家讲一下,费这个字还有另外一个读音,念作ㄅㄧˋ,就是必须的必那个读音。如果以我们古代的读音的读法,其实上古音因为是没有轻唇音的。各位应该都有读过声韵学,古无轻唇音,所以那个ㄈ这个发音是比较晚的。所以如果我们读古书,比较正确的读法应该要把它读成ㄉㄚˋㄅㄧˋ,后面有个括号,这个有另外一个称法,称他叫做伯益。那显然应该伯益就是大费他的字。因为这位大臣是舜时代的一位能臣,而且他有一个专长,就是能够驯服鸟兽。所以舜帝也就赐大费为赢姓。所以他的后代也有很多人,就把大费的那个伯益的伯,就把它转变成为了柏树的柏。所以这个也是柏姓的来源的另外一支。

在古代柏姓因为人口不多,所以我们在古代柏姓的历史人物,其实也没有这么常见。我这边就举了一位,唐代的一位大将军,这个柏良器,他的父亲被安禄山所杀。我们都知道安禄山、史思明,他们在唐朝的中叶发动了一个叛乱,所以造成整个北方一片狼藉,据说安史叛军所经之处烧杀掳掠,所以造成非常大的伤害。好不容易经过几年的时间,平定了安史之乱,但是唐朝也元气大伤。所以一般我们在史学的分法,就是以安史之乱前跟后,做为所谓的盛唐跟中唐的分界线,在安史之乱之前,我们把那段时间称之为盛唐,顾名思义,就是国势最壮盛的那个时代;安史之乱之后,进入到了所谓的中唐,以时间来分割的话,大致上也是唐朝的中叶,这个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喻意,就是中衰,已经开始衰退了。所以安史之乱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,但是带来的痛苦却非常的深远。

这一位柏良器,他的父亲也在安史叛乱的这个期间被杀了,所以为人子的柏良器,他就开始学击剑,希望能够为他的父亲报仇。果然也接受到了他父亲的朋友王奂的推荐,然后到李光弼的门下去当助手。后来也在沙场上征战,所以也升了官,最后也击败了淮宁节度使李希烈。这个淮宁节度使李希烈,因为他也是坐镇一方,我们现在把他叫做军阀。所以到了中唐以后,各地方的节度使因为他们手握重兵,所以有些就不服中央的控管,偶尔都有一些叛乱的情势。所以柏良器也受命去镇压李希烈的叛乱。最后他也封了平原郡王,而且还绘像于凌烟阁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指标,因为一旦你功业达到了某一定的程度,朝廷为了要认可你的功业,就会把你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,这个就是被承认的,对国家居功厥伟的武将最高的荣誉。所以柏良器也是唐朝有名的大将军。

我们刚刚提到柏良器,他为了要替他的父亲报仇,这个是很有趣的一个观念。其实我们在先秦的儒家的典籍,包括汉朝的儒家的典籍,我们可能很难想像,儒家在某个程度它是许可报仇的。这个我们很难想像,儒家怎么会认为报仇是合理的?那它的条件是什么?在汉朝的法令里面,就是法律,法令里面,是有这样的规定,应该是受到了儒家的影响,它说,如果今天你在路上遇到了杀父仇人,你基于义愤填膺,然后跟他扭打,然后失手把这位你杀父仇人给打死了,有没有罪?没罪,因为你是出于义愤,有没有?杀父仇人,在路上巧遇,把他失手打死了,没有罪。可是有另外一个情况,就是一样你在路上遇到了杀父仇人,也是巧遇,不是预谋的,巧遇,你很生气,然后你赶快回家去拿武器,棍子,棒子,刀子,然后再回来堵这位杀父仇人,然后跟他扭打,然后失手把这位杀父仇人给杀死了,有没有罪?有。所以如果是当下的反应,义愤填膺,无罪;但是你回去拿武器就是预谋了,你是为了置他于死地,你去准备工具,准备行凶,所以那就有罪。所以在某些程度上面,它是等于合法的,可以让受害者有一个讨回公道的机会,这个是很有趣的,现在我们是无法想像的。这是杀父仇人。如果是杀兄弟,杀兄弟的仇人能不能这样?不行,只有杀父母的才可以。即便是杀兄弟的仇人,你在路上遇到了,然后巧遇他,义愤填膺,你失手把他打死了,一样有罪,因为对象不一样,父母跟兄弟因为是直系跟旁系,所以刑责是不同的。这个是很有趣的一个观念。

到了后来,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,到唐代,这样的法令其实都还存在。所以在古代,他们对于复仇的观念跟我们现在不太相同,在这边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。好,这个是柏姓的资料。

接下来我们看到后面一个姓氏,二十八页的第三十八个姓氏,这个姓氏又更少见了,水这个姓氏。不好意思,我刚刚在拼音的那个部分,漏了一个三声的声调,请各位帮我补一下。水这个姓氏虽然说我们都很少见,但是据说它的来源却是非常的古老。谈到水大家会想到谁?大禹治水,对不对?所以水姓的始祖据说跟大禹治水有关系。大禹治水有功,而且他的后代子孙也就继承了祖业,克绍箕裘,所以后来他的子孙也很多担任水官,负责掌管湖泊、河川。据说大禹的子孙去掌管水官的这一个支系,他们就改以水为姓氏。

后来也有一些住在湖边河边的人,因为本身他们自己没有姓氏,所以就取地利之便,就以住在河边,水边,那就取一个姓,自己姓水。这种状况就像我们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跟大家报告的,在明治天皇时代,为了要普遍让所有的人都有姓氏,所以严格规定大家要回去想一个姓氏,所以很多人就是从职业来取姓,或者是从他的居家的环境来取一个自己的姓。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在古代,在中国,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姓的。有一些是古老的家族,他本来就有贵族的血统,他本来就有姓,可是更多的是什么?是贩夫走卒,平民百姓,他也没姓。因为时代的所需,所以他也为自己取了一个姓。取地利之便,就取了一个水姓。

此外,也有另外一个说法,认为水姓的祖先,是黄帝时候的水官共工的子孙。共工这个故事我们也都听过,对不对?因为他一怒之下把不周山给撞断了,所以天就歪了一边。所以古代就用这样子来解释,为什么中国的河川都是往东南方流,就是因为不周山被撞断了,所以就倾斜了。这个是共工的故事。共工因为是水官,所以他的一些子孙也就取水为姓。

后来在浙江的鄞县,这个字大家比较少见一些,第四行,浙江的鄞县,金银铜铁的银那个读音,以前有个古姓叫做水丘,它是两个字的复姓,清朝的时候,很多水丘的族人就把它改姓为水了。这个也是水姓的另外一支来源。

看起来好像水姓都是主要在中国南方发展,在吴兴,在临安这一带是聚居地,所以水姓就逐渐的变成了当地的望族。所以水姓的堂号,就有吴兴堂、临安堂这两个堂号。

我们看到水姓的历史名人,说实在的也不多,因为这个姓氏本来发展就没那么兴旺,所以我们挑了其中一位水佳胤,明朝人。这个水佳胤也是精通典籍,不过后来因为熟读兵法的关系,所以朝廷就派他去镇压白莲教。后来白莲教在水佳胤的平叛之下,活捉了白莲教的教主王森,所以立了大功。朝廷认为水佳胤水将军武功不错,能够平叛白莲教,所以又再度委以重任,让他去平定古代的广东这一带的寇匪。所以就肃清了当地的寇匪,立下了大功。不过大家知道,立了大功之后,很容易就会招人眼红对不对?所以,水佳胤虽然说立了大功,也升了官,可是就被人中伤,最后就左迁。什么叫做左迁?左迁就是贬官的意思,左迁就是贬官。被贬官之后他就觉得很郁闷,所以就自动的请辞了官职,就归隐山林,没多久之后就往生了。不过他生前的治功,还是非常的为人所敬仰,所以后来在蓟州这个地方,也有人为他建庙,叫做水督庙。这个水督,督就是都督。所谓的都督是古语,都督其实就是督导一方面的军事的最高长官,叫做都督。水佳胤,因为他姓水,所以就简称叫做水督。这个是有人为他建庙。

这种民间的信仰,常常就是因为他对地方很有贡献,所以地方的百姓感念他,就为他盖了庙。像先前我们曾经讲到韩愈,他在潮州,为潮州带来的文化的复兴,带来的读书的风气。所以潮州人感念他,在他离开之后,韩愈都还在世就帮他盖了生祠,就已经纪念他了,这种状况其实在民间各处都有。所以我们在民间信仰里面,经常看到什么什么王爷,什么什么圣王,经常都是他生前对地方有贡献,所以当地百姓感念他,而帮他册封一个神职,一个职位,然后帮他立庙。后来这个信仰就不断的扩大,所以变成一个地方的信仰系统。这是水姓。

我们再往下看,我们看到第三十九个姓氏窦。窦这个姓氏现在大家也很少见到,不过在汉朝的时候,窦姓可是不得了的大姓。因为我们都知道,尤其到了东汉,皇帝即位的时候普遍年纪都很轻,甚至于都还是小朋友,所以后来就变成说,这个母后主持朝政的机率就愈来愈高。好了,我是母后,我帮我的儿子皇帝来代管天下,可是我一个女人家,我也没有办法,毕竟还是有很多不方便,所以如果是母后主政的情况之下,她常常都仰重谁?她娘家的亲戚,娘家的兄弟,她自己家里面的父亲。所以在东汉,常常我们会听到“外戚”这个词汇,外戚就是外面的外,亲戚的戚。这个外戚常常就是太后或甚至于皇太后,她娘家来帮忙主政,外戚。常常我们在史书里面,后面还会多两个字,叫做干政,干预朝政。所以在东汉是很明显的有这种状况。

我们来看一下窦姓的来源,其实也蛮有趣的,怎么说?在夏朝的时候有一位太康这位君王,因为他在位的时候就荒废政事,所以每天都游乐,去打猎,曾经有一次去洛水打猎,然后把自己的弟弟也一起带去了,不仅是自己的弟弟一起带去,弟弟的太太们,弟弟的孩子们,统统一起带去度假。这个时候有一位有穷国的后羿,大家看到他就会想到什么?想到古代有一个后羿神射手,对不对?据说后羿还把当时天上的十个太阳射下了九颗,对不对?这个后羿就是那个后羿,是同一位。当然,后羿神射手这个故事可能是真有其事,但是射下十个太阳的九颗,那显然是神话。所以,后羿这个人在史书里面的确是存在的。因为他看着人们受到太康的所作所为,民不聊生,所以就自动的为老百姓请命,抵拒太康回国,不让他回到国都去。然后太康的五位弟弟还有他的家眷们,就跑到了洛水还有入黄河的这个地方去等待太康,结果等了很久的时间,太康也都没回来。而且他们后来也被后羿,他们的有穷国的人发现了,所以也被逮捕了。

这个时候太康的弟弟之一,有一位叫中康。他的儿子名字叫做相,相的太太叫做后缗,怀孕了。因为他们被捉住了,被囚禁起来了,这个后缗就从地洞里面,从囚禁她的牢房挖了一个地洞,从那个地洞钻出来,结果回到了她自己的娘家,去顺利的生下了这个儿子,这个儿子就是我们后来讲的少康。谈到少康,我们就有历史书里面说,少康后来有中兴夏朝,所以我们说少康中兴,有这么一个过程。所以少康在回到他母亲的娘家之后,在抚养成长之后,就回到了他原来的故国,然后即位为夏朝的君王,所以就恢复了夏朝的光荣。因为有这样的一个事件,所以少康的几个儿子,其中有一些就留在他母亲的娘家,所以他就把留在他妈妈娘家的这几个儿子,就赐姓为窦。因为当时他母亲怀着身孕,从地洞里面把他带出来,那时候还怀胎十月,还没生产,所以回到娘家去,所以纪念这个事情,就改姓这一支的子孙为窦。这个也是蛮有趣的。因为有这样的过程,然后有一个姓氏产生。

当然,古代的一些少数民族,因为融入中华文化,所以也有改为汉姓的情况。这个就请各位参看我们下面的下半段的文字。

我们看到窦姓的历史名人,首先我们要讲的是第一位,这一位就是刚刚提到,在东汉的时候,算是外戚干政里面知名度很高的一位,叫做窦宪。汉章帝的太太,就是皇后,是窦宪的妹妹。所以自然而然,窦家的几位外戚也就水涨船高,甚至于有点飞扬跋扈,不受控制。窦宪因为挟着妹妹是皇后的这种势力,所以就胡作非为,甚至于还派刺客去刺杀太后宠幸的大臣,叫做刘畅,而且还嫁祸给蔡伦。这个蔡伦不是别的蔡伦,就是发明纸的那个蔡伦,就是他,同一个人。蔡伦以后我们会提到,蔡伦事实上是太监,他是宦官。然后就嫁祸给他,后来这个事情还是纸包不住火,所以就爆发出来了。然后窦宪本来被囚禁起来,这个事情非常的严重,因为你别人不好惹,你惹到了当时汉章帝的母亲,太后的这个势力也是很庞大。所以窦宪当时就很恐惧,所以他就自动请缨,希望能够戴罪立功,将功折罪,所以他希望能够领兵去攻打北匈奴。

当时匈奴到了东汉的时候,分成了南匈奴跟北匈奴。在西汉的时候,南匈奴也分成了几部,这几部的南匈奴,也就逐步的跟汉朝有了一些比较正向的互动,所以有些就归顺了,有些透过和亲的方式,也结成所谓的兄弟之邦。所以南匈奴也就慢慢的不再作乱,反而变成是汉朝跟北匈奴中间的一个过渡地带,当作一个缓冲区。可是北匈奴还是常常去骚扰,有的时候去骚扰南匈奴就算了,他们是自己人骚扰自己人,有的时候他反而还长驱直入,去骚扰汉朝的边境。所以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汉朝,即便到了东汉,还是很大的隐忧。

所以窦宪自动请缨,他认为说要去解决北匈奴的问题,如果真的能够顺利解决这个外患,我才能够跟朝廷将功折罪,所以他自动去做这个事情。窦宪等于是提着自己的人头,去办这个事情,那你觉得他够不够努力,他要不要努力?他一定要很努力,否则如果自动请缨,将功折罪,还打了败仗,恐怕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,搞不好是牵连整个窦姓的家族也不一定。所以他非常的努力,所以也联合了其他的部落,去打击北匈奴,连战连捷。后来还深入大漠一千多公里,这一千五百公里,在古代的算法的话是三千里,所以已经是打到了外蒙古的范围去了。然后最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,就是他们登上了燕然山,在二十九页的倒数第五行,燕然山。燕然山就是现在外蒙古的杭爱山,那个已经是很北边了,在过去不远处就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了。所以以当时汉朝的武功,以当时的这种交通工具这么的落后,他居然能够穿过戈壁沙漠,而且还要一边行进一边作战,所以他登上燕然山之后,就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,所以史称为燕然勒石。这个事情在东汉的史书大大的被褒扬了一番。

所以窦宪不仅将功折罪了,而且回来之后受到英雄式的欢迎。所以皇帝就册封他为大将军,位高于三公,比三公的这个荣誉还要更高,位阶还要更高。窦宪因为有这样的功业,他更加的立定自己要去驱逐北匈奴,所以后来又有第二次的出击,一路打,打到了现在的阿尔泰山,然后把北匈奴的主力基本上击溃。所以后来北匈奴仓皇西逃,不知所踪。所以这一场战役所打下来的结果是什么?从此大漠再也见不到匈奴,北方的大漠真空,各位知道什么叫真空?真空就是完全找不到人,全部西移。本来南匈奴就已经归化汉朝了,所以那没问题,南匈奴是属于现在的内蒙古。外蒙古大漠全空,找不到人。大家会想说总不会凭空消失,他们往西窜了,对不对?所以不敢留在外蒙古了,他们往西窜,窜到哪里去?就往中亚、西亚的方向移动。有此一说,大家参考一下。后来这一批北匈奴往西窜,然后不断的在中亚侵略,然后不断的西进,最后居然来到了欧洲。所以有此一说,东欧有一个国家叫做匈牙利,据说就是北匈奴的后代所建立的。各位参考一下,有这么一个说法。

类似的情况我再举个例子,唐朝北方的外患,也是在戈壁沙漠,叫做突厥。大家会想说,刚刚老师不是说大漠全空,怎么后来又有另外一支民族?其实这个逻辑是很简单的,因为那一批人走了,可是毕竟大漠是非常大的一个环境,虽然说是戈壁沙漠,可是也有很丰美的零星的一些绿洲,所以当这一批北匈奴它离开之后,自然有其他的本来比较弱小的部落,少数民族它就取而代之。原则上因为他们比较小,所以它当然也不敢去向四方侵略,所以经过了数十年,甚至于上百年的时间之后,它因为没有战事,它自己也不去侵略人家,所以慢慢的自己也逐步的壮大了。等它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它就开始往南,或者是往其他比较肥美的肥沃的区域去侵略,所以它又变成后来朝代的外患。这是很简单的逻辑。所以在唐朝的时候,突厥也因为唐朝国势很强大,扩大了版图之后,就让它没有办法在戈壁有生存的空间,所以突厥人也往西边逃,后来也在中亚、西亚辗转之后,落脚在亚洲跟非洲中间的一个国家,就是土耳其。这个说法大概是比较得到史学家的认同。所以土耳其的英文叫做Turkey,事实上就是突厥,那个音转过来的,突厥。匈牙利是不是北匈奴慢慢演化而来的,这个就比较有质疑的成分,有此一说,大家参考参考。

窦宪不得了,连续两次建立了等于说是划时代的功业,所以他自己当然也觉得沾沾自喜,趾高气扬,所以后来他威震朝廷,居然萌生了篡位的这种歹念。所以汉和帝知道他的阴谋之后,就跟其他的大臣计划,就铲除了窦宪,所以后来窦宪还有他的党羽就被捕了,最后被赐死,皇帝赐他自杀了。这也算是对他的一个礼遇,因为他谋反的事实很明确。如果是一般人的话,大概就是斩首,斩首示众,以儆效尤,可是基于他是国家的重臣,所以让他自杀,也算是对他的一个礼遇。

所以你看,我读到窦宪的这个故事,我就会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就是人真的不能够恃宠而骄,也不能够志得意满,因为人一旦骄傲,其实就很容易让自己的理念有所偏差。所以我自己给自己留了一个座右铭,这个座右铭也是从古书里面,我自己找到的,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,我就感觉好像被电了一下,讲得真好!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这个问题。我把我的座右铭跟大家分享一下,它说“贫贱者骄人,富贵者安敢骄人”。贫贱的人他是可以骄傲的,怎么说?大家会觉得很奇怪,贫贱的人有什么好骄傲的?这个角度是说,贫贱的人他有条件骄傲,为什么?因为他一无所有,他没什么好损失的,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,因为我不怕,有句俗话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,就是我没什么好损失的。可是反过来,富贵者安敢骄人,你是一位富豪之家,你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人,你怎么能够骄傲?因为你一旦骄傲,你损失的不是你表面上所看到的富贵荣华而已,你自己的评价,人家怎么看待你,你怎么样去为后世留下一个名声,从此化为乌有。所以贫贱者骄人,富贵者安敢骄人,我以这样子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。虽然说我不是富贵者,我非富,也不贵,可是我们希望自己能够以这句话来勉励,来警惕。如果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生几十年里面,能够留下一些什么给后代的子孙,给后来的人知道我曾经来过这么一遭,所以我怎么能够骄傲?因为一旦骄傲,我们损失的不是有形的而已,更多的是无形的。以这句话跟大家分享。

我们看到三十页,第二位窦姓的这位窦建德,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就请大家自行参看一下,资料这边都有。

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到第四十个姓氏,这个姓氏姓章。这个章先前我们也跟大家讨论过,像章这个读音,还有另外一个人数更多的姓氏,弓长张。所以如果我们听到人家姓张,如果我们礼貌的问一下,请问您的张是哪一个张?人家会说弓长张,这个就比较多,大家比较知道。像这个文章的章,我们就会说我的姓氏叫做立早章。立早章,我后来比较少听到大家这么说,尤其比较年轻一辈的,大概不会这么拆自己的文字,所以常常都说我的章是文章的章,用词汇来替代,这个就比较常见。

所以我们在称呼人家姓的时候,拆字是一个方式,用其他的词汇来介绍,这也是一个方式。像这个章,我现在听到比较多的是文章的章,而不是像我们比较老辈的,都说是立早章。

我们看到章姓在中国大陆,台湾,其实都没有进入到一百大的姓氏。章姓的远祖,是来自于春秋时代周朝的开国功臣,姜太公他支系的子孙。先前我们讲到姜太公,姜太公自己因为建立了非常大的功业,所以被册封在齐国,所以他是齐国的始封君,这个没有问题。因为他功业很大,所以他其他的几个儿子们,也被朝廷册封为几个国家的国君,所以像他支系的子孙,就有被册封在鄣这个地方。然后西元前六六四年,鄣被齐国给灭掉了。大家会想说,不是算是亲戚吗?因为齐国是姜太公嫡系的子孙,这个鄣也是姜太公的子孙,怎么自己人打自己人?所以这个是历史的现实,一个国家为了要求发展,他去对外侵略,他哪管什么亲戚朋友?所以就现实面的考量,这个历史上,真的是有很多这种骨肉相残的悲剧。所以后来被灭掉之后,鄣国国君的后代,就把原来的这个鄣的耳朵边邑字旁,把它拿掉了,就剩下了这个文章的章,然后以此为姓氏。然后就在河间,在豫章,后来逐步在这边发展为了望族。所以章姓的堂号就有河间堂跟豫章堂,两种堂号。

有另外一个说法是起源于黄帝,昨天我们有提到,黄帝据说有二十五个儿子,这二十五个儿子里面,总共被分赐了十二个姓氏。十二个姓氏里面,其中有一个姓氏就姓任。任姓又很昌盛,后来任姓他的后代子孙,又再分了十个姓氏,十个姓氏里面就有章姓。所以这也是另外一个章姓的来源。所以往上推其实都还可以推源自黄帝。所以我们说黄帝是我们的老祖宗,这句话大概是可信的。

我们看到章姓的历史名人,我们看到有一位章学诚。章学诚他的字叫做实斋,所以我们一般在学术界,也称他叫做章实斋。虽然说他功名其实考得很晚,而且一生在官场上也是颠沛流离,不过他在文化上面所创留下来的一些伟绩,的确是为我们后世读书人所津津乐道。他有一部代表著作叫做《文史通义》,跟唐代的刘知几的《史通》齐名,他这本书里面就是谈到了史学的理论,而且他也强调六经皆史。

古代我们分部的类门,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归本为经史子集,这四大类图书分类法。经部我们先前曾经略略提到,到了南宋大概就固定下来了,经部的典籍总共有十三部,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十三经。到了后来,经部就变成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的课本,所以大家读书人为了要去考科考,就必须要去研读五经,研读十三经。后来四书逐步的又取代了五经的重要性,所以科考大概就要准备四书,然后以五经为辅。所以经部就自成一个格局。可是章学诚认为,其实经部的古代文献都很珍贵,如果你只是把它当作教化人心,或者是老祖宗的智慧来阅读,其实是有点可惜的,所以他认为,其实这一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,五经也好,十三经也罢,都是研究古代历史的材料,所以他主张我们应该要等同视之,把它当作史料来研读,当作史料来研究,他有这么的主张。所以影响后代很深远,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。

我先前跟大家介绍过,我自己学术研究的主要范围是《左传》,就是春秋三传里面的那个《左传》。《左传》在一般研究大概就有几个理路,比较偏向经学的理路,这个是传统的路线。也有一部分比较偏向于文学的研究,《左传》的内容很多,几十万字,里面也有很优美的词藻,也有一些论理叙述的一些章法,还有一些论辩的技巧,甚至于里面还有很多的成语、典故,都从里面出来,所以也有学者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《左传》。我跟我的业师,我们是比较从史学的角度来研究,所以比较偏向于像春秋史、先秦史的研究,研究制度,研究一些史证,配合一些出土的文物来做搭配研究。所以我们的路数,就跟比较传统的经学或文学不太一样,其实我们也都受到了章实斋的影响,把它当作史料来研究。

所以章学诚章实斋,虽然说晚年其实真的境遇不好,因为贫病交加,所以导致双目失明,最后也就落拓终了他一生。但是他为这个世界所留下来的智慧,留下来的典籍,却可以让他永垂不朽。所以我们人一生要追求的,其实不是什么大富大贵,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像章实斋,像这么多我们跟大家介绍的这些历史名人一样,我们要留下来的是后世对我们的景仰,我们到底为当代的人、为后代的人留下了什么。

除了章先生之外,章实斋之外,另外一位也是学术界的泰斗之一,章太炎章先生。所以如果各位有学过声韵学,声韵学在台湾比较传统的声韵学派,我们把它俗称叫做章黄学派,就是章太炎、黄侃黄季刚两位先生的这一脉下来,所以他影响学术界很深远。

章太炎章先生,他的本名叫做学乘,字枚叔,后来就改名叫做炳麟。章太炎因为他反清的意识很浓厚,他羡慕顾绛的为人行事。顾绛何许人也?大家对他的本名不太熟悉,其实就是后来的顾炎武。本名叫顾绛,明朝末年,因为明朝被清朝推翻了,所以他又跨越到了清朝,他跨越到清朝之后,因为他一心反对满清入政,所以他就把他改名叫做炎武,炎武这个名号就是他思念明朝故国。那怎么来解?炎这个字事实上就是什么颜色?炎跟火有关,所以如果我们要讲颜色的代表的话,它应该是红色对不对?那明朝的皇帝姓什么?姓朱,朱是什么颜色?也是红色。武是什么意思?明朝开国的皇帝朱元璋,他的年号叫什么?叫洪武,洪水的洪,武功的武。所以这个炎武事实上就是思念故国,因为他是明朝的遗老。所以章太炎章先生他也反对满清,即便他是生长在满清末年的人,可是他还是对满清不甚理解,所以后来他也学习了顾炎武,所以他就把号改名叫做太炎。太炎那个炎一样也是明朝的意思,可是它还有另外一个含义,就是他希望他自己的研究,他自己的学术的地位能够超越顾炎武,太有高的意思,超越的意思。

他在学术的成就有没有超越顾炎武?我们不敢说,但是他对后代的影响的确是非常的深远,不管刚刚我们提到的声韵学也好,在经学,在史学,章先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。就像我自己研究《左传》,章先生也是研究《左传》的名家,所以他有一个很有趣的号,来我们看看后面,他有一个号叫做刘子骏私淑弟子。有没有看到?在第三行,章太炎先生的第三行,刘子骏私淑弟子。

那刘子骏又是何许人也?这个刘子骏他就是刘歆,不是天上的流星,是这个刘歆,字子骏。那什么叫做私淑?私淑就是我没有拜他为师,甚至于是隔了很长的时间,可是我读这个人的书,我读他的文章,我钦仰他的学术成就,而且我的学术的开展,就是以这个人的思想为脉络,所以这个叫私淑。了解我的意思了?所以孟子也说,孟子他是孔子的私淑弟子,虽然说孟子他是孔子再传再传的学生,可是他说我是孔子的私淑,就是他直接读《论语》,所以他也是认为我自己在情感上面,我自己在思想上面,我是直承于孔夫子的,这是孟子他自己的见解。

所以章太炎先生也是这样。刘子骏,刘歆是西汉末年人,他距离清朝末年的章太炎先生,已经隔了好长的时间了,可是他读他的书,钦慕于刘歆做学问的方法,所以他自许自己为他的私淑弟子。这样可以理解了。

刘歆跟章太炎先生又有什么样的关联?因为刘歆是西汉末年的时候,正式把《左传》推上台面上的人物,《左传》原本它是在民间流传,因为它没有立学官,可是在刘歆的力主之下,正式的把它推上了舞台上面。当时跟从刘歆来学习《左传》的人很多,为《左传》的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。当然也有很多的学者认为,《左传》是刘歆所伪造,他切割很多的典籍,然后把它拼凑在一起的。也有人一直这么主张,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这么主张。但是这已经不是学术界的主流了,学术界的主流是认为,刘歆他推广《左传》,但是他没有伪造《左传》,因为有很多坚实的证据,否定了这个说法。但是我刚刚提到,到目前还是有人这么认为,不过这种说法已经不是主流了。所以刘歆在中国历史上面,他有他很特殊的一个角色,等一下我再跟大家报告,更重要的是,他在于推广典籍,推广《左传》,是厥功甚伟。

刘歆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跟大家分享?在西汉末年的时候,其实刘歆他一度也是站在王莽的身旁,等于说替新朝替王莽,讲的直白一点,叫做擦脂抹粉。王莽这个新朝其实时间也不长。当时民间就有这么一个说法,汉代很奇怪,汉代是很奇怪的一个朝代,以儒家为学术正宗是汉代,所以理论上他应该是要文化很昌明,是人文气息很浓厚的一个朝代,可是偏偏很矛盾的是,他们有很多谶纬的说法在民间流传,而且在民间流传这种谶纬、预言,甚至于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施政的方向,所以它是一个很矛盾的时代。他们当时很喜欢用这种民间的预言、谶纬,来预告一些什么样的事情,也有人说其实这是当政者,利用民间的这个习俗来做方向球,就是我要施政之前,我先丢一个方向球出来,然后我看这个方向怎么飘,然后我们再决定这个政策要不要做。

所以他们用这个方法就是说,譬如说在什么地方我先刻一个石头,石头上面写了一些谶语,一些谜语,有一些是很直白的,但有些用一些谜语,就把它埋到土里面去。好了,然后就什么当地的农夫去开垦的时候,翻土的时候,一翻,这个石头上面有刻字,结果就上报县府。县太爷一看,不得了,然后就层层往上报,这个时候舆论就开始在讲这个事情,什么地方挖到那个石头,石头上面有讲了什么,然后就开始有人去解析,这是什么意思,这是什么意思,然后这个时候就试探风向。如果这个人或这个事情,大家觉得应该是很正向的,朝廷就继续往这个方向来推动,如果舆论是比较负面的,那这个事情就作罢。所以有学者认为,当时很多的预言或谶纬,都是朝廷做施政方向球的一种措施。这个就是前几次跟大家讲过,圣人以神道设教,所以他用这个方法来利用这种方式,来了解民情舆论的反应,这个可能是一种手法。我们不管真假了,这个是一个解法。

在汉朝末年的时候,在新莽末年的时候,就有一个说法,说有一个预言提到刘秀即将成为天子,刘秀即将成为天子。原文当然不是这么简单,因为它是文言文,所以我就用白话文跟大家讲。就有人谣传,要取而代之的,要把王莽赶下台的,是一个叫刘秀的人。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去问,去了解,有刘秀的这个人要当天子?然后刘歆居然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,他自己去改名,他改名叫什么?刘秀。了解我的意思?所以他其实也是当时汉朝皇帝的算是后裔,所以他也有那个血统,所以如果他能够符应了这个预言,改名叫刘秀,说不定,搞不好这个位置就是他坐了,所以他自己去改名叫刘秀。后来事实也证明,后来取代新莽平定天下的汉光武帝,他的名字就真的叫刘秀,可是不是刘歆改名的那个刘秀,是本来就叫刘秀的那个刘秀,所以刘歆的这个皇帝梦就破灭了。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个事情。当然后来就有人说,刚刚讲的这个预言,事实上是谁去放的风声?光武帝刘秀,对不对?所以就把它当作是一种风向球来操作,这个是很多学者这么说的。

我们再往下看,章先生因为他在学术界的成就很高,当然他在政治界也很有企图心,但是后来也都没有很长足的发展,包括他涉及孙先生的革命运动,还有后来的一些政治的改革,章先生都很积极,他希望能够从最重要的核心,就是从政治的上面来做发展,希望能够以此为根基,去做一些文化的改革。不过很可惜,章先生都没有很大的突破,但是他在文化上面、在教育上面、在学术上面所留下来的却是更深远的。所以我们就结束第四十个姓氏。

接下来我们新的一份讲义,师姐有说到大家手上都有拿到了,我们就来看到新的一份讲义。第四十一个姓氏,这个姓氏也不多见,云这个姓氏。我相信可能,在大家身旁的亲朋好友里面,大概遇到这个姓氏的机率很低,我自己都没碰过,在台湾也都没碰过姓云的人氏。云姓是出自于女字边的这个妘姓。看到女字边的这个姓氏,我们就要肃然起敬,因为这个都是很古老的姓氏。是黄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,所以就以祖号为氏。根据《路史》的记载,颛顼的后裔祝融是云姓的始祖。祝融在帝喾的时候担任火正,也就是管理火的职官。祝融的后代受封在郓罗,然后号为妘子。所以后代子孙就以妘这个地名,这个国名为姓氏。当然后来妘这个姓氏就分支了,有一支就把妘这个女部拿掉,然后就改成了这个云。

大家会想说,把这个妘女部拿掉之后,也剩下偏旁是人云亦云的云,怎么会跟云朵的云,云彩的云,怎么会有关系?我要跟各位报告的是,其实最早的时候,我们的云是只有写成人云亦云的云,这个在文字学上面大家都学过,这个人云亦云的云,其实它就是画上了上面那一笔,它就是我们姑且把它叫做天,然后下面这个勾勾,就是画出了那个云彩卷曲盘旋的样子,上面后来就加上了一点,当作一个装饰的笔画,后来这一点就变成了短横,所以后来就写成了这个云。这个云原本它的本意就是云彩,就是云朵。

可是这个云在后来发展,它经常被假借,拿去当作什么?说话,人云亦云。所以它反而后来在文献上面的用法,比较多是拿来讲成是说话的那个云了,反而它的本意,它本来的意思大家比较不知道了。所以为了要去凸显它的本意,它就加上了一个形符,加上一个雨这个形符,然后变成一个形声字,去还原它本来的意义。所以后来我们写成了云,讲云朵的时候,是一般通写是笔画比较多的云。

所以这个云,它最早的时候拿掉了女部,剩下那个人云亦云的云,它本来就是这个姓氏,只是后来我们在通俗的文献记载的时候,就把它也就改写了笔画多的云朵的云。所以这两个是没有差别的,只是后来写定的文字,我们还是通写为一般我们比较能够识别的笔画多的那个云。这样可以理解了。

有另外一个说法是说,它是出自于缙云氏。缙云氏也是黄帝时候的职官,缙云氏后来就把缙拿掉,就变成了现在的云。所以也有另外一个源头,是来自于黄帝的职官缙云氏的后代。当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的,这个也是蛮常见的。所以就请各位参看一下。

第二个堂号,我们看到这个云自古就是在齐国,在现在的山东半岛那个地带发展,所以在当地也就成为望族。所以那个地方,因为有另外一个古名叫做琅玡,所以后来云姓的堂号就是琅玡堂。我们看到下面历史名人,历史名人,这个云姓本来就不多,所以我们挑一位,叫做云定兴。云定兴本来是隋朝人,他后来也跨到了唐朝去,他是隋朝的废太子杨勇侍妾云昭训的父亲。什么叫做废太子?这个本来是太子,不过后来被废掉了,所以我们就把他叫做废太子。杨勇的云妃本来是没有什么受宠,杨勇的侍妾云昭训的父亲云定兴,很得到杨勇的信任,所以云定兴就出入东宫,所谓的东宫就是太子宫。当时杨勇还是太子的时候,就是住在东宫里面。这个云定兴就恃宠而骄,所以就出入很频繁,也没有克制,而且常常还奇装异服,杨勇就很喜欢他。后来杨勇太子的身份被废掉之后,他自己也就没有了这样的地位,所以也就沉寂了一段时间。后来到了大业中的时候,宇文述又推荐了云定兴,所以后来他又再度的从官场上发迹,然后又开始一段仕途顺遂。到了大业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,隋炀帝那个时候他还是执意要巡幸江南,北方已经一片混乱了,他还要到江南去游乐,当然有此一说是说他为了要避祸,他准备要放弃北方,因为他已经无力去控制那个局面了,所以他干脆就到南方去,一方面行游乐,一方面避祸。北方一片混乱,当时其实隋炀帝在位的时候,也是剥削民利甚深,所以老百姓为什么会造反?就是因为被逼到没有办法生存了,所以铤而走险。即便到了南方来,其实很多隋炀帝身边的禁卫军,都还是北方人,大家就思乡心切,因为听到北方大乱,也担心自己的家人会不会受到一些牵连,可是炀帝没有要北返的意思。所以当时隋炀帝的禁卫军叫做骁果,骁果军事实上是两支禁卫军的合称,骁就是骁卫军,骁勇善战的这个守卫,所以叫骁卫军;果叫是果毅军,果敢坚毅,果毅军,后来我们就把这两支禁军,就把它合称叫做骁果。后来骁果就兵变了,当时宇文化及就杀了隋炀帝。然后云定兴也跟著作乱,后来云定兴他就依附了王世充,王世充因为有重兵,他就自立,篡位自立,云定兴就变成了王世充的太尉,可是王世充后来也被李渊李世民父子给诛杀,所以云定兴当然下场也就走向灭亡。

所以云定兴的事迹,其实我们也可以做为一个借镜,怎么说?就是刚刚前面有呼应我前面所讲的,当你人生是一个高峰的时候,其实我们要思考的是持盈保泰。他不知持盈保泰,结果还嚣张跋扈,老天爷对他很好,他还给他第二次机会,让他可以东山再起,可是他也没有学到教训,他还是希望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,甚至于希望能够掌握权力,甚至于有朝一日能够取而代之,取皇帝之位而代之,所以他是个有野心的人。

我经常都跟学生说,有野心很好,因为你有一个积极的目标,可是有野心还是要按部就班,还是要衡量自己的实力,还是要衡量自己的状况。很多人有野心,可是他为了达到目标,他不择手段。云定兴可能就是其中一个例子,老天爷对他不薄,一次失败了,希望他能够学习,再给他第二次机会,可是他还是没有记取教训。其实我们都要怀抱一个感恩的心,我们身旁有很多的贵人在扶持我们。老天爷也是这样,老天爷,我们的上天的神明都很慈悲,他总是希望我们能够往正向的方向去发展,所以给我们一些挫折,并不是在打击我们,而是他在警告我们,告诉我们,我们应该要调整脚步了,我们要调整心态了,让我们有一个警惕之心。所以能够记取这个教训,能够了解上天的用意,我们赶紧来做一些修正,一定会愈来愈好,一定会愈来愈顺利。

我自己因为去年八月的关系,所以有了一个行政的职务,所以之前跟大家报告,就比较忙碌了。我以前读书的时候经常就看到,叙述某一位古人,说他在位期间政通人和,应该有听过这句话,政通人和,我自己坐在这个主管的位置,到现在也不过才一个学期多一点点,才几个月的时间,我八月一号接那个主管的位置,我大概八月底的时候,我就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政通人和。我后来才知道,什么叫做政通人和?其实不是政通而人和,是反过来,因为人和才能政通。像我们这个位置,我们自己的单位里面大家要和谐,和谐才能够彼此互相帮忙,才能够激荡出新的契机;更多的是我们还需要别的单位支援,我们还需要别的单位配合,不是我们这个单位就能够操办一个工作,一定不是的,一定是要去协调的,大家帮忙的,所以人和重不重要?很重要。我就体会到了,古人讲政通人和,事实上它应该是倒过来说,人和而才能政通。

所以我也就一直跟我的同仁们,一直一直大家互相的讨论。很多事情我们不要用太极端的手法,我们可以慢慢的沟通,花一点时间去沟通。我想大家都很慈悲,每个人事实上都是很有爱心的,也都是很良善的。所以你花时间跟他讲,跟他讲道理,跟他讲情感,你不要一开始劈头跟他说,按照规定就是这样,所以你不行这样,如果你什么事情都是按照规定,天啊,那还有什么情感可言,还有什么转圆的余地?所以我都跟大家勉励说,我们花时间去沟通,不要一开始就用法规法条去讲这个事情,因为一旦你讲到了这个,基本上就没有转圆的余地了,很难,所以我们一步一步的来沟通。真的到最后沟通无效,好,我们再来讲说,规定上面我们怎么来厘清责任,不过那已经是到最后了。所以我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机会,才能够体会到这句话,原来人和是很重要。

我们看到后面的第四十二个姓氏,苏,苏姓是大姓氏,在台湾苏姓也蛮常见的。我想我们时间也差不多了,我们是不是先休息一下,等一下再回来,好吗?好,谢谢。
本文转载慈光文化,感恩您慈悲学习






圣贤教育

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、激发爱、传播爱。

传统文化育天下


弘扬传统文化,传播中华孝道,

广结天下善缘,助力全球华人!



◎上善若水,与爱同在 




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

发心弘扬传统文化

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

故取名曰"传统文化育天下"


◎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平台学习传统文化,从而提高家庭、婚姻、做人处事、幸福指数。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,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;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,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共进步吧!


[  向 左 滑 动 等 惊 喜  ]


尊敬的仁者:

关注公众号可以学习传统文化,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,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!践行孝道,帮助您家庭幸福,夫妻甜甜蜜蜜,孩子健康成长。您若想了解网站上更多课程节目,敬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观看全集《圣贤教育改变命运》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